青岛养老城阳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护养院是目前市区规模较大、档次较高、收费相对较低的普惠型养老机构。

城阳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护养院

城阳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护养院

家有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家有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作者:黄屡灿(92岁)、马淑英(89岁

时间:2022年12月1日

地点: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8715房间

 

    人步入老年,都面临着是居家或到老年公寓度过最后人生的选择。经有关领导、部门和亲友的介绍,亲身实地考察,在青岛众多的老年公寓中,我和老伴最终选择了到荣获青岛市“敬老文明号”“工人先锋号”“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重点报道过的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欢度晚年。在近一年等待入住期间,我与护理院纪彩霞院长密切联系、交流中,了解了新圣德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当家人——罗院长对我和老伴的信任、期待,并深深的被罗院长的人格魅力所感染、被她的价值追求所激励。于是,今年11月初,在儿子、儿媳的陪同下,我和老伴非常高兴地住进了这个中心颐养区宽敞明亮的房间,在颐养区领导姜素玲院长,颐养二部服务人员何秀淑主任、李海霞等同志无微不至关怀照顾下,不用再操心吃喝了,愉快地在此生活着。

    入住以来所见、所闻,生活体验、感受,深深被这里的一个个暖心的故事所感动、动人的情景所激励,深感这里的确是一个可供老年人修身养性、愉快欢度晚年的好地方!

 

    这里,是爱的磁场、情的摇蓝,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幸福温馨的家园!怪不得这里的风气这么正、人气这么旺,入住了八百多位老人,为老人服务的员工近三百人。在这里入住的老人,在中心职工的精心照顾下,不少都活得潇洒、自在;不少是抱着临时来住一住、体验一下养老院生活的,一住下就舍不得离开;有的因一些要事,暂时离开这里,事办完后又立即返回,就耽心床位没了;大多都拟在此度过最后人生!因此,这里入住一席难求,我和老伴住的房间,等了近一年的时间才住上。

    这里,实行的是医疗、护理区、颐养区“三院合一”,“医、养、康、护、学、乐”相结合的综合性医疗养老服务平台,坚持“医养融合”的服务模式,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为入住老人提供优质的医疗和生活护理服务,实现精神养老、文化养老。

 

    这里,环境整洁优美,气候宜人,境象欣欣向荣,交通畅通、社会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为此,一些医疗专家、教授、学者、有志之士慕名应邀请而来,践行着中心建设的誓言:“我们做的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们一定会用爱心把她做得崇高!”崇高的誓言激励着中心的广大员工,也激励着思维正常的入住老人,同心协力,携手并肩,为中心的建设增砖添瓦!为中心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里,员工对入住老人充满着爱心,处处关爱着老人的健康,时刻把老人的安危放在心上,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姜素玲、纪彩霞等院领导和楼层服务员工每天都挨家逐户登门问寒问暖。入住者相互之间都相见如宾、礼貌待人、和蔼可亲、相互帮助,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这里,为使入住老人吃得好、住得好,睡得安稳,生活得愉快,尽管餐饮部门只是一个食堂,要管一千多人吃饭,众口难调,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在心灵手巧的马洪水主任带领下,全体职工人人动脑、个个动手,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变换花样,不重样的调剂好生活。从制定莱单,到购买食物,再到烹饪,都做得有井有条,让入住老人吃好。入住老人吃到了香甜可口的饭莱都赞不绝口。

    这里,颐养区二部服务部门的何秀淑主任、李海霞等同志为使入住老人住的安稳、睡得踏实,起早摸黑,节假日不休息,不辞辛苦,精心、细心、耐心地整理卫生,照顾分管负责的入住老人,只要老人一声需要,随叫随到,想方设法给予解决。

 

    这里,社工部门的同志在主任张永乾的带领下,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想方设法,根据老人特点、健康情况、兴趣爱好,组织活动,办老年大学,建公益课堂。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活动,组织老人唱歌跳舞、书法绘画、读书朗颂等等,使入住老人生活得愉愉快快、活得有滋有味。

    这里,在今年中心组织开展的“欢度国庆、喜迎重阳”联欢会上,感动得陪母入住年轻“老人”孙云早深情地献上了充满感恩之情的《我在深夜打着呼噜》朗诵诗,赞美中心医疗人员、护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及管理服务人员,赞颂这里是老人们颐养天年的充满欢乐的村庄!感谢这里的员工全心全意为入住者无微不至的关爱、暖心深情的照顾!七位意气风发的年轻医师朗诵了来自临沂为入住老人健康服务的专家徐立明院长的赞美诗《重阳节的祝福》:“我们愿做老人们的小棉袄,我们愿做老人们前行时助力的拐杖,我们一定做好老人健康的守护者!”——充分表达了中心员工对入住老人的关爱。

 

    这里,“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中心员工饱含深情、无微不至关爱入住老人的一幕幕令人暖心的情景,深深感动了入住老人及其子女、亲友。为此,许多在青岛、在外地的老人都慕名而来,求得在此有一席入住之地,一住下来就舍不得走,决心在此度完最后人生!在四所高校担任过校级领导的孙云早同志,于今年六月陪老母亲入住到这里,其兄弟姐妹原约定将其九旬高龄、生活不能自理老母亲在此暂住到年底后就回家居家养老;通过近半年的试住体会,特别是他的大哥入住养老院体验生活一个多月后,全家决定兄弟姐妹将长期在这里轮流陪护老母亲养老!

 

    这里,类似抱着初来试住、住一段时间后就舍不得走的入住老人比比皆是。诸如:有在抗日战争时期入伍、具有82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有在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立过战功的离休老干部;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立过战功、荣获抗美援朝奖章的老战士;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有受到毛主席接见、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宴请招待过的专家、高工;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誉的人民教师、教授;还有国家建设中紧缺的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农业技师及工人、农民兄弟,等等。

 

    据了解,目前在现入住老人中,可以说大多数是在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出生的各条战线的共产党员、时代精英,都历经几十载风风雨雨,饱尝酸甜苦辣,他们的人生都是一本本可贵教材,一笔笔宝贵精神财富。为使这些财富能在中心传承下去,建议呈请中心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组织一定力量,将这些老人的材料挖掘整理出来,编辑成一部部的爱岗敬业史、一曲曲的人生奉献歌、一支支的时代畅想曲、一首首的心灵赞美诗,并将这些精神财富作为中心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材料,作为共和国建设发展的历史画卷、时代史诗、心灵赞歌、生命乐章之见证!